教高〔2018〕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衛生計生委🧑🏽🦳、中醫藥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衛生計生委☝️,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貫徹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醫教協同 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根據《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現就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
緊緊圍繞健康中國戰略實施,樹立“大健康”理念,深化醫教協同,推進以勝任力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優化服務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醫學專業結構🧑🦯,促進信息技術與醫學教育深度融合,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醫學專業,培養一流醫學人才Ⓜ️,服務健康中國建設👩🦽➡️👩🏻🦽➡️。
二、目標要求
經過5年的努力🫴🏿,以“5+3”為主體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全面建立,醫教協同育人機製更加健全,綜合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製機製更加完善6️⃣,醫學教育質量文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建設一批一流醫學專業💆🏻♂️,推出一批線上線下精品課程,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服務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三、改革任務和重點舉措
建設健康中國是實現國家實力全面提升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基礎。全方位全周期維護群眾健康需要醫學教育變革😨,健康服務業快速發展催生醫學教育變革⬜️,健康領域科技進步孕育醫學教育變革🧙🏼♀️。醫學教育要主動適應新要求,以創新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著力培養大批卓越醫學人才。
1.全面加強德醫雙修的素質能力培養。把德育作為醫學人才培養的首要內容,將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進一步加強以醫學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和職業價值觀為基本內容的職業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大醫精誠”的救死扶傷精神,引導學生將預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維護群眾健康權益作為從醫的神聖職責。實現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增加學生所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加強學生交流溝通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加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提升學生促進健康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能力⚂。
2.全覆蓋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一流醫學專業。主動適應醫學新發展、群眾健康服務新需求、健康產業發展新要求,加快現有醫學專業的改革升級,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推動醫科與工科、理科等多學科交叉融通,前瞻性布局新興醫學或醫學相關專業建設。
支持不同類型醫學院校找準辦學定位,突出辦學特色,加快建成400個左右一流醫學專業🕵🏿。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加快醫學教育由“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向“以促進健康為中心”轉變,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推進課程體系改革,培養醫學生預防🚱、診療、養生保健、康復等服務健康全過程的知識能力素質,強化醫學生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加強全科醫學教育🧑🏽💻,強化實踐教學,嚴格畢業實習管理和考核,構建覆蓋診療全過程的臨床實踐教學基地體系,建設100個左右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100個左右國家全科醫學實踐教學示範基地🈵。及時將“互聯網+健康醫療”“人工智能+健康醫療”等醫學領域最新知識🧑🏽🎄、最新技術👨🦳、最新方法更新到教學內容中,讓學生緊跟醫學最新發展。深入推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導向的教學方式方法改革,開展基於器官/系統的整合式教學和基於問題導向的小組討論式教學,完善以能力為導向的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評價體系🚣🏻♂️🏀。
把加快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醫學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作為改革的戰略選擇🤾🏿♀️,推進“互聯網+醫學教育”,用新技術共建共享優質醫學教育資源,建設400個左右醫學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分區域建設國家醫學教學案例共享資源庫,推出1000門左右醫學國家線上線下精品課程,廣泛開展混合式教學和在線教育,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變軌超車。
3.全類型推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圍繞全周期全過程維護群眾健康需要🚴🏽♀️,深化臨床醫學類、口腔醫學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9️⃣、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醫學技術類、護理學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快培養不同類型醫學人才𓀖。
深化基礎性本科醫學人才培養改革,夯實本科人才培養在醫學人才成長中的基礎地位🐋,推進以勝任力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提升醫學生職業素養和臨床實踐能力。
深化服務健康鄉村建設的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改革,深入推進農村訂單定向本科醫學教育改革👨🏻🦯📈,提升服務基層的責任感🚜、榮譽感🤸♂️,加強醫學生誠信教育🌘,著力提升醫學生解決農村醫療衛生實際問題的能力;深入推進三年製專科醫學人才培養改革🔸,構建“3+2”(三年醫學專科教育加兩年畢業後全科醫生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養模式。
深化院校教育與畢業後教育相銜接的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改革,深入推進“5+3”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推動本科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有效銜接🤶🏻,加快培養高素質臨床醫師🧙🏻♀️;深入推進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改革🧥,統籌優化臨床培養培訓內容和時間,促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有機銜接,加強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科研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綜合能力。
深化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改革,深入推進八年製醫學(九年製中醫學)教育改革🦵🏽,夯實醫學生全面發展的寬厚基礎🦇,提升醫學生臨床綜合能力🧑🎓,培育醫學生臨床科研潛質👯♂️,拓展醫學生國際視野,培養少而精🈷️、高層次、高水平、國際化的醫學未來領軍人才;深入推進“醫學+”復合型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改革,主動應對國際醫學競爭,瞄準醫學科技發展前沿,對接精準醫學、轉化醫學、智能醫學新理念,大力促進醫學與理科、工科等多學科交叉融通📒,開展“醫學+X”復合型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培養多學科背景的復合型高層次醫學人才。
4.全方位推進醫教協同育人。著力健全中央和省級教育🦨、衛生健康📂、中醫藥等部門協調機製,加快建立醫學人才招生、培養🍑、就業、使用等方面的協同聯動機製,密切人才培養部門與使用部門的合作,共同確定培養目標,共同開發使用優質教學資源,共同開展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推動政策取向相互配合、改革過程相互促進、改革成效相得益彰。
完善綜合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製機製⛈👨🏻🦼,按照有利於發揮綜合性大學舉辦醫學教育的優勢、有利於培養卓越醫學人才的原則,加強大學對醫學人才培養的統籌協調,加強醫學院(部)對醫學教育的統籌管理,實化醫學院(部)職能,強化醫學院(部)對附屬醫院醫教研的管理🪽,保持醫學教育完整性。附屬醫院要把醫學人才培養作為重大使命,處理好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關系,健全教學組織機構,圍繞人才培養優化調整臨床科室設置,鼓勵成立基於器官系統等方式的綜合性科室。完善考核評價機製,將教學工作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納入附屬醫院績效考核以及院長年度和任期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醫務人員職稱晉升🤹🏻、工作考評和績效分配的重要指標➕💁🏿。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省級人民政府共建一批醫學院校和附屬醫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經費投入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提升共建院校辦學能力和水平。
5.全維度打造醫德高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醫學院校最為重要的基礎工程✏️,加強師德、醫德建設,充分發揮教師特別是臨床教師在教書育人🧏♂️、提升醫學生職業素養中的主導作用。在醫學院校建設20個左右國家教師發展示範中心🈴,滿足教師職業發展需要,提升教師專業技術水平和教學能力。
醫學院校教師隊伍發展規劃要著力加強基礎醫學師資和臨床帶教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基礎醫學師資學科專業結構,積極引導高水平臨床醫師從事臨床和基礎教學工作,建設一批由基礎和臨床教師融合的教學團隊🚣♀️。
6.全過程培育醫學教育質量文化。推動醫學院校將質量價值觀落實到理論教學、臨床實踐教學等人才培養各環節。加快推進醫學教育專業認證,構建醫學專業三級認證體系,到2020年完成本科臨床醫學專業首輪認證全覆蓋🧝🏼🤘🏿,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國際實質等效的醫學教育專業認證製度。建立有效的專業認證激勵機製🌞,將認證結果通過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四、完善計劃保障機製
1.構建三級實施體系。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統籌計劃的組織實施工作,做好總體規劃,成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專家委員會,協調解決實施過程中重大問題🔩。各省(區🫰🏻、市)教育🛥、衛生健康、中醫藥行政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製定實施省級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各高校要結合本校實際🏇🏻,製定落實計劃2.0的具體實施方案,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
2.加強政策支持🕛👨🏽🎨。教育部等部門在專業設置、人員聘用與評價製度、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給予相關高校統籌支持🤵🏽♂️,加大對中西部醫學院校、部委局(省)共建醫學院校的支持力度🔈🔏。各省(區、市)教育等行政部門要加強省域內政策協調配套,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各高校要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加大國家🧗🏿♀️、省、校政策的銜接、配套、完善🤿、執行力度🪚。
3.加大經費保障。中央高校應統籌利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等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和其他各類資源,結合學校實際🧑🏿🎨,支持計劃的實施🤽🏿♂️。各省(區、市)應結合教育教學改革實際情況,統籌地方財政高等教育資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引導支持地方高校實施好計劃。
4.強化監督檢查。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指導計劃實施,采取適當方式進行績效評價,建立動態調整機製;加強對典型案例的總結宣傳,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各省(區、市)教育🤏、衛生健康👎、中醫藥行政部門加強對計劃實施過程跟蹤🎢,及時發現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加強實施過程管理,強化動態監測,形成激勵約束機製⚛️,增強建設實效🕵🏼。各高校要對照本校計劃實施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及時總結,主動發布自評報告、進展情況及標誌性成果🔓,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教育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8年9月17日